您现在的位置: 成人高考 - 备考资料 - 高起点 - 语文

2017年成考高起点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2017年12月11日
简答题
点击查看答案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凡是文学作品皆千篇一律的反映民间疾苦,否则便是无视于现实社会。 12、答案:局面小,容不下波澜壮阔的思想。 13、答案:充分阐释他的诗学见解和美学观点。 14、答案:需要散文的大手笔和理论大家共聚一身的禀赋。 15、答案:同意刘延涛的见解,否定刘大杰的观点。 16、答案:(近处田野的远处是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山脊背后是突兀的青翠的峰峦。)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给人颇有层次、立体感。 17、答案:是相同的(雨后);因为雨后,明净清新,才能够“极目”看得更远。也因为雨水的作用,空中才“无氛垢”。 18、答案:于是就大量地制作,那标识有“延川石液”的墨就是它。这句话证实了作者对石液用途的看法。 19、答案:延川石液(或石油烟灰制作的墨);预期是“必大行于世”。 20、答案:忧虑是造煤人大量砍伐山林使之成为“童”山;提倡采用“石烟”墨;因为“石烟”墨的原料“石油”“生于地中无穷”。 21、答案:略。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他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制出的新产品,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C. 从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中,义理应当是灵魂,是统帅。

D.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第2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在课堂上随便聊天,甚至接听手机,还不以为然。

B. 他对以前的所做所为,感到痛心疾首,决心重新做人。

C. 我们主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问题本身并没有那么严重。

D. 听了张教授的一堂国学课,如醍醐灌顶,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3题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言实词数量很大,词义__________丰富,用法也比较复杂;文言虚词__________数量有限,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是多方面的。__________,正确理解词义和判断使用功能,__________成了读文言文的基础。

A. 相当 则 却 因此 就 B. 相当 虽然 却 因此 就

C. 不但 则 仍 当然 必然 D. 不但 虽然 仍 当然 必然

第4题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 但是 甚至 而且 B.甚至 可是 即使 况且

C.尽管 可是 即使 而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第5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世界迅猛发展的势态,中国要为自己的发展努力打下物质基础和精神准备。

B. 从小学、中学、大学这三个人生学习阶段中,中学的教育至关重要。

C. “3·15”晚会上,对于那些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的厂家,消协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曝光。

D.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忘不了你们对我的关怀与支持。

第6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木讷 纳税 呐喊 方枘圆凿B. 蝉联 单于 禅让 蟾宫折桂

C. 旌旗 菁华 荆棘 泾渭分明 D. 剽悍 飞镖 漂染 虚无缥缈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①__________右耳、右视野的所闻所见总是传给左脑;左耳、左视野捕捉到的信息,则全部输入右脑;在左、右脑之间,有一条被称为“脑梁”的管道。

②脑梁起到沟通左右脑的作用,使它们协调合作,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美国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的实验证明,人的“脑梁”一旦被阻断,右脑获得的图像信息便无法输送给左脑的语音职能部门。他曾在脑梁阻断者的左视野内放上螺母、螺栓,然后问:“这是什么?”回答是“不知道”。可是当问“这东西如何使用”时,患者便双手拿起螺母螺栓,将它拧到一起。

③这项实验证明__________。

④右脑与左脑不同,还在于它的信息容量比左脑大得多。当今,计算机的能力之大令 人惊叹。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的容量最大已达100亿比特,如果将人脑记忆换算成比特,那么一个人的大脑每秒钟能接受lo亿比特的信息。当然,人还有“忘却”这个特点,但是即使假如99%被忘掉,只有1%被记住,人的一生能记忆的信息量为10的16次方,仍高于计算机100万倍。

⑤人的记忆宛如一盘盘录像带,所有看型堕场景、所有听到的事情,都被无一疏漏地 录下来。右脑,恰似一座能无限收藏录像带的巨型仓库。为了便于提取,给每盘带上依场景、情节的不同贴上标签,这便是左脑的功能之一语言的职责。

⑥右脑的记忆容量是左脑的l00万倍,在那些只重视左脑开发的家庭、幼儿园、学校 中,孩子们右脑“仓库的空地”,将会越来越大。

第7题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其作用是( )

A. 形象地说明右脑在记忆中的巨大作用。

B. 形象地说明人脑在记忆中需要大量接收和储存信息。

C. 形象地说明人脑在记忆中的巨大功能。

D. 形象地说明人脑在记忆中接收信息时的特点。

第8题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其含义是( )

A. 孩子们的右脑的记忆功能将越来越得不到充分利用。

B. 孩子们的右脑的记忆容量将越来越大。

C. 孩子们的右脑将会越来越加剧退化。

D. 孩子们的右脑的负担将会越来越重。

第9题 在第①段空白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

A. 脑梁在人脑的记忆功能中占有重要位置。B. 右脑的记忆功能比左脑要大得多。

C. 左右脑是怎样协作配合的呢?D. 人的大脑是怎样发挥记忆功能的呢?

第10题 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

A. 如果脑梁阻断,人便处于失语状态,仍具有认知能力。

B. 如果脑梁阻断,人便处于无法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状态,但仍能通过形象认出物体和了解它的使用方法。

C. 脑梁一旦被阻断,人便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但仍能凭感觉了解事物的某些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D. 脑梁若被阻断,人便处于失语状态,就没有认知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粱实秋写过一篇散文《寒梅着花未》,涉及到文艺的批评方法、诗的艺术特质和诗人气质这些重大的理论课题,倘若写成理论专著,他自会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纵横驰骋,以充分阐释他的诗学见解和美学观点。可是在一篇千字散文中完成这种命意[注],是十分困难的,不仅需要容量的浓缩,而且需要在散文文本允许的限度之内,以散文的笔致完成理论观点的传达,自然需要散文的大手笔和理论大家共聚一身的禀赋了。

这篇文章先援引了刘延涛先生有关王维的一段议论,引文指出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批评王维“对于民生漠不关心”,论据是王雏的五言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见了乡人,不问民生的疾苦,不问亲友的状况,只关心窗前的梅花,可知这派诗人,除了他个人以外,对于现实社会,是完全闭着眼了。”梁实秋以率直明彻的文风,首先表明同意刘延涛的见解——刘大杰对王维“实在责备太过”,他继而指出这是由于文艺批评‘‘堕入了一般庸俗的邪见——以为凡是文学作品皆千篇一律的反映民间疾苦,否则便是无视于现实社会。”紧接着他便明确立论:“殊不知文学范围很广,社会现象复杂,文学创作不能限于某一单独题材。我们评论作家,也不应单凭一首小诗来论定作者全部的性格。”在这篇短文中,梁实秋简述了王维的生平和际遇,并指出他写此诗时,大约是开元盛世,很难要求他询问“来日朱门前,有无冻死骨”之类的话。语言在平静中舍激越,于恬适中显泼辣。他又结合王维的诗,谈到诗的艺术特质:“诗不比散文,要特剐讲究情趣格调。四友斋丛话说‘五言绝句当以王右丞为绝唱’,评价实在很高。五言绝句,局面很小,容不下波澜壮阔的思潮,只好拈一星半点灵机隽语,既不可失之凝滞,亦不可过于庄严。像王维这首杂诗,温柔潇洒,恰如其分,不愧为绝唱。凡是有过离乡羁旅经验的人,谁不惦念其家园中的一草一木,人情所系,千古无殊。”这确是以平朴笔墨阐释了诗的艺术真谛。

【注】命意。作文时的根思。

第11题 梁实秋认为“文艺批评一一般庸俗的邪见”是什么?(6分)

第12题 作者认为“五言绝句”“只好拈一星半点灵机隽语”的原因是什么?(6分)

第13题 第一段中“这种命意”所指的内容是什么?(6分)

第14题 作者认为用散文完成理论观点的阐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分)

第15题 第二段中,梁实秋对刘延涛和刘大杰的观点,分别持有什么态度?(3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试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细小的尘埃。

第16题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描写景物时采用了什么样写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第17题 从诗的内容看,“极目”和“无氛垢”的原因是否是相同的?说说你的理由?(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②。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 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浥③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 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④文为 “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令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 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⑤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 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 阳尘。”

第18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6分)

第19题 从文中看出作者最先开始使用的是什么物品?对它的预期怎样?(4分)

第20题 第二段中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作者忧虑的是什么?提倡使用的是什么?有何理由?(6 分)

五、作文(60分)

第21题 请以“见异思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18年成人高考进入备考复习阶段,对于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的复习来说,背诵是基础,在这里,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的相关识记知识点,大家平常复习的时候可以多背多记。
2018年成人高考备考进行时,中国教育在线成人高考频道收集整理2018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习题案列进行详解,供考生备考复习之用!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保持了近几年的常见题型,试题均在大纲考试要求范围之内,没有超出大纲要求,难度更接近成人的实际情况,对广大考生来说,难度适宜。
2018成人高考进入备考阶段,在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科目的复习过程中,病句识别已经变成了很多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许多考生在这类题型上往往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病句识别的常见句型和错误。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自学考试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成考专业快选

广东
浙江
江苏
北京
上海
重庆
四川
山东
安徽
河北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福建
山西
江西
广西
云南
天津
海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内蒙古
新疆
贵州
宁夏
甘肃
青海
西藏
全部
高升专
专升本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艺术类
理工类
体育类
医学类
经管类
教育类
法学类
农学类

成考热门专题

成考热议话题

成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