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成人高考 - 备考资料 - 高起点 - 语文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模拟试题03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2019年04月23日
简答题
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11题答案:儒家传统的观点,或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12题答案:①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②统治者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③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 13题答案: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 14题答案:①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②这种“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 15题答案:因为诗歌是“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成的,所以,能有“感动人心的作用”。 16题答案:七十岁的老人们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吃上有肉的饭食,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不能为王,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17题答案:梁惠王的为政措施与“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 18题答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一措施的意义是:办好学校教育,提升民众素质,注重道德教育,形成文明和睦的社会风气。 19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地方官员欺压百姓的罪恶,讽刺了皇帝“德音”诏书不过是一纸空文。 20题答案:对“杜陵叟”充满同情;对“长吏”充满愤怒。 21题答案:略。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模拟试题03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第11题 第②段提到的“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中的“核心”指的是什么?(3分)

第12题 第②段说“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这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6分)

第13题 本文的作者认为白居易对诗歌的看法过于“偏激”之处是什么?(6分)

第14题 从第①段看,自居易有关诗歌的观点包括哪两个方面?(6分)

第15题 从第①段看,诗歌为什么具有“感动人心”的作用?(4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①,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②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③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英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⑤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⑥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16题 把文中“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第17题 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问话时,讲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4分)

第18题 孟子提出的“仁政”措施,除了保障“黎民不饥不寒”之外,还提出了什么措施?(用文中语句作答),提出这一措施有什么意义?(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试题。

杜陵叟

伤农夫之困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第19题 分析这首诗的主旨。(5分)

第20题 诗人对诗中的“杜陵叟”,“长吏”分别持有什么态度?(4分)

五、作文(60分)

第21题 请以“向前看与向钱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2019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成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热点推荐:

2019年成人本科报名时间

2018年成考高起点真题汇总

2018年成考专升本真题汇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18年成人高考进入备考复习阶段,对于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的复习来说,背诵是基础,在这里,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的相关识记知识点,大家平常复习的时候可以多背多记。
2018年成人高考备考进行时,中国教育在线成人高考频道收集整理2018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习题案列进行详解,供考生备考复习之用!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保持了近几年的常见题型,试题均在大纲考试要求范围之内,没有超出大纲要求,难度更接近成人的实际情况,对广大考生来说,难度适宜。
2018成人高考进入备考阶段,在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科目的复习过程中,病句识别已经变成了很多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许多考生在这类题型上往往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病句识别的常见句型和错误。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自学考试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成考专业快选

广东
浙江
江苏
北京
上海
重庆
四川
山东
安徽
河北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福建
山西
江西
广西
云南
天津
海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内蒙古
新疆
贵州
宁夏
甘肃
青海
西藏
全部
高升专
专升本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艺术类
理工类
体育类
医学类
经管类
教育类
法学类
农学类

成考热门专题

成考热议话题

成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