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成人高考 - 备考资料 - 专升本 - 大学语文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复习课文解析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2020年10月23日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复习课文解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支持“庆历新政”,

北宋诗***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主旨》

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通过五代后唐李存勗政权的盛衰,论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

《疑难词句》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其:语气副词,表命令。)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当他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匣子放入梁朝君臣的首级,送进太庙,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喜讯向他报告时,他的气概盛大,可说是够豪壮的。)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四处响应,庄宗仓皇从东门逃出,没等见到叛贼,士卒就逃散,君臣面面相视,不知逃到哪里,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盟誓,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是何等衰败的景象。)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部,所有的。)

5,智勇多困于所溺。(溺:沉溺的人或事情。)

《学习要点与难点》

本文是史论。

本文的中心论点。见主旨。

本文的对比论证方法。

后唐庄宗在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论据

历史事实论据:后唐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

理论论据:《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重点段落分析》

文章第三段

这段话的论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段话的论证方法:归纳法,对比法。

这段话的论据: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论据。

《答司马谏议书》(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进行过变法。

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北宋年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一次变法,遭到了司马光等人的反对。司马光写了一封信给王安石,抨击新政。本文是作者的复信。

《主旨》

这封书信,驳斥了保守势力对新法的种种责难,表示了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

《疑难词句》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鲁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重念:又考虑;反复:书信的往来;具道;详细说出来)

2,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辟:批驳;难:责难;壬人:小人)

3,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胥:相与;非特:不仅仅。)

4,如今当一切不事事。(事:动词,做。事:名词,事情。)

《学习要点与难点》

本文是一封书信。属于驳论。

本文批驳的反面论点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本文驳论是驳论点,分为三部;一,确立论辩双方公认的判定是非的标准,即名实是否相符。二,将对方攻击自己的言论归纳成五个论点;三,逐一加以批驳。要把批驳的论点,与批驳的内容相对应掌握。

《重要段落简析》

文章的第二段

作者将对方攻击自己的论点归纳成五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然后一点一点加以批驳。要注意掌握批驳的论点与批驳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作者理论的原则是:名实是否相符。

作者在回信中,做到既坚持原则,又不伤和气。表面上十分客气,但骨子里坚定改革不动摇,柔中寓刚。

在批驳“致怨”时,分为两层:第一层,指出致怨的原因在于社会风气不好;

第二层,用盘庚之迁的历史事实论据,类比自己改革到底,决不动摇的决心。

《论毅力》(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界主要代表人,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

《论毅力》选自《饮冰室合集》,写作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不久。

《主旨》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即只有具备坚韧毅力去战胜逆境,才能在事业上面获得成功。

《疑难词句》

1,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迭乘:交替呈现。)

2,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猝:突然。)

3,又以为我蹇于遭逢。(蹇:引申为艰难。)

4,常相参伍。(参伍:交相错杂。)

5,成败之数。(数:规律。)

《学习要点与难点》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本文写作于“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作者勉励处于逆境之中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逆境,克服困难,继续从事改良运动。

2、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法。

第一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正反对比。

第二段,顺境与逆境相对比。

第三段,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

第四段,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堆山者“功亏一篑”,填土者则“持之以恒”。

全文围绕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进行正反对比。

3、本文的比喻句。

“更譬诸操舟——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以操舟作比,说明有毅力可把逆境变顺境。

孔子的“堆山”与“填土”比喻有无毅力的两种结果。

孟子的“掘井”比喻没有毅力,半途而废,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4、本文的层递句。(重点)

第二段,“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作五个层次的递进描述;

第三段,操舟作比喻。“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作三层次的递进描述。

《重点段落简析》

本文第四段。“孔子曰……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本段修辞手法是比喻。

2、本文的论证方法为对比。孔子所说的堆土与填土,构成对比。

3、本段的比喻是要说明成败的关键是有无毅力。

4、本段的论据属于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论据。

《灯下漫笔》(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鲁迅,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在《新青年》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旨》

本文时代背景(重点,是掌握本文的一把钥匙)

本文发表于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夕,当时国内阶级斗争极为激烈。反动的文人为了阻挠青年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就一再引导青年人钻进“故纸堆”去欣赏中国的历史。针对反动文人的这一企图,鲁迅先生写作了这篇杂文。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对中国现状的揭露,指出中国历史的***,现状的残忍,号召青年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疑难词句》

1、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和你一起死。)

2、到现在还为我们爱国者所自栩。(自栩:自夸。)

3、常有兵燹。(兵燹:战乱。)

4、因此受了蛊惑。(蛊惑:迷惑。)

5、万姓胪欢。(胪:传告。)

《课文串讲》

全本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剖析中国历史。

第一层:(1——4自然段)写辛亥革命后,金融动荡,钞票贬值。百姓用高价兑现银元,明知吃亏,还满心高兴的生活实例,引出:中国人“极容易变成奴隶,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揭示了国民的思想弱点,即容易苟安,满足。

第二层:(5——11自然段)分析了被压迫的中国民众安于被奴役地位的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指出正是封建***制度的***统治,造成民众的奴性十足的民族心理。把历史形象地概括为两种时代,揭示出“太平盛世”的真相。

第三层:(12——14自然段)揭露复古主义者的本质:向往做奴隶的地位,是民族心理在作祟。号召青年创建第三样的时代。

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中国的现实,剖析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

第一层:(15——17自然段)通过一个日本作家的文章展示帝国主义对中国固有文明别有用心的赞颂。用现实和历史的事实揭露洋人赞颂的固有文明实际是“中国人用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

第二层:(18——20自然段)分析中国固有文明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

第三层:(21——23自然段)揭示中国固有文明的内涵,就是保古守旧,苟活偷生。帝国主义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目的,就是反对中国现代化。结尾发出“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宴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本文第一部分的中心论点:

对广大人民来说,历史是“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循环。

2、本文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

3、本文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两部分互相联系,对应统一。

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的历史;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的现状。两部分互为因果(重点)。因为历史与现状,心理与文化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两部分结尾,都指出“现在青年的使命”,“创造第三样的时代”与“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都是“使命”的重要内容。

论证方法上面,两部分也都一样,都是从日常生活的感受入手,然后引用大量历史事实,文献典籍等论据,进行论证。

4、本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

历史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所谓“下于奴隶的时候”,就是战乱时候,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中国的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样两种时代交替循环。

5、本文对民族心理的剖析。

中国人“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高兴。”唯恐做不上奴隶,希望有个主子给他们定下奴隶规则,而这个规则稳定不变,则“万姓胪欢”,称颂“天下太平”。

中国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民族心理是奴化性,麻木不仁,苟且偷安,俯首贴耳,屈服于统治者的暴力之下。

6、本文三种时代的含义。

第一种,“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社会处于战乱,百姓连性命都不保,连奴隶都不如;

第二种,“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社会比较稳定,百姓可以按照奴隶的规则生活;

第三种,“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

7、“中国固有精神文明”“吃人”的本质。

封建统治者提倡的文明就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一级一级制驭着,贵吃贱,大吃小,上吃下,“自己被人吃,但又可以吃别人”,作者指出,所谓中国文明者,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

8、本文对当时中国现状的剖析。

本文在第二部分揭露了中国固有文明的吃人本质,同时还剖析了中国现状。在当时,人肉筵宴还在排着,而这些人肉筵宴只有阔人和外国人才能享用,而百姓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这种严重的阶级对立和贫富悬殊,正是当时中国的现状。

9、作者指出的当时进步青年的历史使命。

创造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的时代;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10、善于运用形象化、文艺性、高度理论概括相结合来说理论事。

如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形象地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循环;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比作“人肉宴筵”;把旧中国比作“厨房”。

11、反语:“古人的良德美意”“自然就皇恩浩荡”,“就叫做天下太平”“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有讽刺意味,并有深刻的思想感情。

12、暗示:“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轿夫暗示人民大众;坐轿者暗示统治者。“不含笑”指敢于***。

13、比喻。

《重点段落简析》

“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1,层次

(1)开始至“但茅檐下——每斤八文的孩子”

(2)“所谓中国文明者,——”

2,此段论点:吃人;

3,论证方法:对比

4,修辞方法:

排比: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

对偶: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比喻:可以见各式各样的筵宴

人肉筵宴安排人肉筵宴的厨房。

《谈时间》(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梁实秋,“新月派”成员。主要作品《雅舍小品》。

《主旨》

作者以自己和古今中外名人对待时间的深刻体悟,论述了如何度过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问题。提出时间是生命和金钱,如何打发时间反映了人的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作家以自己和古今中外人们对待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引出:时间极为宝贵,在人一生中要考虑如何支配时间。

第二部分:4——7自然段。从不同角度思索和论述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

4——5自然段,人们对时间的不同看法,分析时间的内涵,论述“惜阴说”的必要性。

6——7自然段,论述如何打发时光的不同方式,提出“人各有志”。

第三部分:8自然段。提出自己的主张。要正确看待时间的价值,要好好思考“以心为形役”还是“立德立功以求不朽”。

点击查看: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成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热点推荐:

2020年成人高考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0年成人高考历年真题

2020年成人高考模拟试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18年成人高考即将在10月27、28日开始进行,中国教育在线成考频道将会在考后及时为大家发布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敬请关注,考生在考前可以参考历年专升本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在线自考频道整理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精讲,供考生备考复习之用。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自学考试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成考专业快选

广东
浙江
江苏
北京
上海
重庆
四川
山东
安徽
河北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福建
山西
江西
广西
云南
天津
海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内蒙古
新疆
贵州
宁夏
甘肃
青海
西藏
全部
高升专
专升本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艺术类
理工类
体育类
医学类
经管类
教育类
法学类
农学类

成考热门专题

成考热议话题

成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