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成人高考 - 函授本科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函授辅导民法知识点有哪些?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2020年06月11日

函授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学习形式,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一种学习层次,主要按各专业教学计划利用寒、暑假或国定假日派教师到各地函授站组织面授和考试。成人高考是全国统考,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而成考的报读对象大多是离开学校在社会上工作的在职人员,不仅要上班,而且还要抽出时间来复习。那么,成人高考专升本函授辅导民法知识点有哪些?

2020年成考专升本民法备考资料一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一)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或管领特定的物,并且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物权是一种财产权利,物权的本质是物质资料所有制和财物占有、支配关系的法律表现。作为财产权,物权是与债权相互对应、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物权是一种静态的财产权,反映了人们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物质资料方面的相互关系;债权则是一种动态的财产权,反映的是人们在财产流转中的关系。

物权最充分的表现形式是所有权。除此之外,还有地上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表现形式。

(二)物权的特征

物权是与债权相互区别而存在的,因而,物权的法律特征也是与债权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物权的法律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权是绝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以不特定的任何人为义务主体的民事权利。物权是权利主体对特定物进行管理、支配、享受利益的排他性权利。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物权人有权在法律规范内按自己意愿对物进行支配,包括对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另一方面,物权人也有权排除他人对自己支配之物所给予的侵害和对自己行使物权的行为造成的干涉和妨碍。

2.物权是对世权

这是物权在效力范围方面的特征。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人,但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人,即除权利主体之外的一切人都负有不得侵犯该物权的义务。正因为如此,民法学上称物权为“对世权”,而称债权为“对人权”。

3.物权是支配权。

物权的权利人享有对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所谓直接支配,指权利人无需借助于他人的行为,就能够直接行使自己的权利。所谓排斥他人干涉,指物权具有排他性。物权的排他效力具体表现在:同一物之上不得存在两个所有权,如果某人依法对某物取得所有权,则即使另一人事实上占有该物也不能享有法律上的所有权;同一物之上不得存在数个内容相矛盾的他物权。

4.物权具有排他性

物权的排他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权具有排除他人侵害、干涉、妨碍的性质;另一方面,内容相同的物权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的性质,即同一物上不容两个以上相同内容的物权并存。

5.物权具有追及效力

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的标的物无论辗转于何人之手,物权人都可以追及其物,向实际占有人主张其权利。当然,法律确实的某些特殊制度也会将该追及效力阻断,如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6.物权具有优先权

物权的优先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即对债权的优先效力,当物权与债权同时存在时,物权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二是对内物权相互间的效力。即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同一物上设立多个抵押权,先设立的优先于后设立的抵押权。债权之间则不具有优先效力,在同一物上可以设立多个债权,各个债权之间享有平等的清偿效力。

2020年成考专升本民法备考资料二

物权的客体——物

(一)物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物是指人们能够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是指能够为民事权利主体所支配和控制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或经济价值的物质形态。

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客观物质性

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需要指出的有两点:

首先,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的。当然,尸体在某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物,人身的某一部分同人体分离后也可视为物。

其次,某种财产或者财产权利如果不具备客观物质性,那么,即使其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物质利益,也不能作为物权的客体。

2.可支配性

能被人的五官而感知的物是有体物,如土地、房屋、汽车、力、声、热、电、光等。物必须有为人现实支配的可能性。日月星辰,虽然能被感知,但非人力所能现实支配,仅仅是物理上的物,不是法律上的物。

3.可使用性

物必须能够适应民事主体的物质利益或精神需求,供民事主体使用。不能认为只有有经济价值和用途的才是物,没有经济价值和用途但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物也是民法上的物。

(二)物的分类及其意义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物进行不同的分类。物的主要分类可以概括为: 1.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物按流通的自由程度可以分为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国家允许或者不禁止在民事权利主体之问进行自由流通,或者物权自由转移的物是流通物;国家通过法律、法规限制在民事权利主体之间自由流通的物是限制流通物。此外,国家完全禁止在民事主体间进行流通的物是禁止流通物。设立禁止与完全禁止流通物的规定,目的在于维护经济与社会正常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利益。

2.特定物与种类物

根据是否具有可替代性,分为特定物与种类物。

特定物,指具有自身单独的特征,不能由其他物所替代的物。其既可以因物的客观性而特定,如一幅古画,一件古玩;也可因主体的主观意思而特定,如特意收藏的邮票。种类物,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可以用同种类、同质量的物替代的物,如大米、布匹等。但如果一定的种类物从同类中分离出来,被确定为特定法律关系的客体后,也就具有了特定化的品质,可称之为特定化了的种类物。

区分特定物与种类物有如下法律意义:

(1)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客体要求不同。例如,租赁合同、借用合同的客体只能是特定物;而借贷合同的客体只能是种类物。

(2)意外灭失的法律后果不同。特定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在交付前灭失,权利人只能要求赔偿损失,不能要求义务人交付原物;而种类物在交付前意外灭失时,权利人有权要求义务人继续履行。

3.动产与不动产

根据物能否移动并且是否因移动而损害其价值,物可划分为动产与不动产。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损害其价值的物。不动产是指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以移动但移动会损害其价值的物。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别的意义:

(1)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登记为要件,否则不受法律保护。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物的交付为要件;

(2)物权的类型因标的物为动产与不动产而不同;

(3)纠纷管理方面有差异。因不动产发生的纠纷,一律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或有关机关负责处理。

4.主物与从物

这是以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观存在的主从关系为标准对物进行的划分。 主物是指独立存在,与同属一人所有的其他独立物结合使用中有主要效用的物。 在两个独立物的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是从物。

区分主物与从物的意义主要在于:如果法律无相反规定、合同也无相反约定,从物的所有权随主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

5.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物按其分割或分开后是否显著减低价值或其经济用途划分为可分物与不可分物。同为黄金,一块金锭分割后其价值无任何变化,而一件金工艺品分割后价值发生巨大变化。一所房屋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但分割后则只具有旧砖废瓦的价值。

当在民事活动中必须进行财产分割时,对于可分物可以采取对物进行直接分割的方式进行,而对于不可分物则只能采取作价补偿方式。

6.原物和孳息物

这是以两物之间存在的原有物产生新物的关系为标准对物进行的划分。

原物是指依其自然属性或法律规定产生新物的物。

孳息物是指由原物产生的物。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如母鸡下的蛋。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据法律关系获得的收益,如银行存款的利息。 区分原物与孳息物的主要意义在于: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孳息归原物所有人所有;转让原物时,孳息收取权一并转移。

7.消耗物和不消耗物

这是以同一物是否能够反复使用为标准对物进行的划分。

消耗物是指仅能供权利人一次性使用的物,如食品。不消耗物是指能够供权利人反复使用的物,如房屋、机器等各种耐耗物品。

区分消耗物和不消耗物的主要意义在于:消耗物可以作为消费借贷、买卖等转移所有权的合同的标的物,而不消耗物则不仅可以作为转移物的所有权的合同的标的物,还可以成为使用借贷、租赁等合同的标的物。

8.有主物和无主物

这是以物在一定期限内是否有所有人为标准对物进行的划分。 有主物是指所有人明确的物,如某甲的汽车。

无主物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没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如抛弃物。所谓的所有人不明,是指事实上无法明确所有人。

这种分类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解决无主物的归属问题。在我国无主物应归国家所有。

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成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热点推荐:

2020年成人高考本科报名时间及入口

2020年全国成人高考报名条件汇总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自学考试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成考专业快选

广东
浙江
江苏
北京
上海
重庆
四川
山东
安徽
河北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福建
山西
江西
广西
云南
天津
海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内蒙古
新疆
贵州
宁夏
甘肃
青海
西藏
全部
高升专
专升本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艺术类
理工类
体育类
医学类
经管类
教育类
法学类
农学类

成考热门专题

成考热议话题

成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